English
当前位置 国家级 >> 二等奖 >> 控制棉花主要病虫综合防治对策及关键技术

控制棉花主要病虫综合防治对策及关键技术

获奖名称 国家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

获奖年度 1988 本所排名 第三完成单位

添加时间 二等奖 访问统计

获奖经历 1986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

获奖人员 齐兆生、曹赤阳、方昌源、何本极、周明牂、陈其瑛、顾本康、李成葆、杨奇华

成果信息

      该成果通过“六五”攻关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大棉区,从生态学的原理出发,研究棉田生态系中主要组分及相互关系的特点,建立综防基点和大面积示范区,对棉花枯萎病、黄萎病、棉蚜、棉铃虫、红铃虫、红蜘蛛、盲蜡蝉等病虫害开展综合防治研究和生产示范。经济技术指标为基本控制病虫为害,减少用药30%-50%,枯萎发病率5%以下,取得显著效益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      提高棉花病虫综合防治的关键技术水平和应用基础研究。研究并制定六种主要棉虫的经济阔值和防治指标,如防治苗期棉蚜按百株2500头,卷叶株率160-200粒,红蜘蛛按危害级别计算,苗期百株2.6级,蕾期4.3级,并要求在6月下旬前提早防治控制蔓延;由于改进了主要害虫防治指标,指导棉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,节约了防治费用。
      研究了黄萎病菌3个致病类型及在长江流域棉区的流行规律,为害损失对皮棉品质产量的影响。鉴定15个省区枯萎病菌系属于尖子包镰刀菌萎焉专化型,并发现两个新的生理小种。初步解决了非水介质药剂和真空消毒棉种的新工艺,为防治枯黄萎病提出了新途径。
      广泛鉴定棉花品种的抗病、抗虫性。通过千余个品种(品系)鉴定出5个高抗黄萎病,9个抗红铃虫,13个抗棉蚜,18个抗棉铃虫的棉种材料,为育种和抗病品种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      引进新农药复配制剂和种衣剂,选出一批新的高效内吸杀虫、杀菌农药和剂型,为棉田化防提供后备药种,改革了隐蔽施药的工具。
      依据不同棉花生态区的特点,组建成棉花主要病虫的综合防治对策,从棉花生产的总体出发,把单一病虫防治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。示范并推广棉田病虫综合防治技术,分别在黄淮海平原(冀、鲁、豫)和长江中下游(苏、鄂)主产棉区,贯彻执行以农业生态系为中心,以主要棉花病虫为对象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,因地制宜协调运作农业技术(合理轮作、抗病品种、间作套种、肥水管理等),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技术措施,通过示范基点培训基层技术骨干,开展棉田综防、检验科研成果,并在生产上发挥了经济、生态和社会效益。据1985年5省综合示范县统计综防示范棉田共669万亩,与非综防棉田对比挽回病虫害危害损失1.0035亿元,挽回皮棉损失100.8万担合1.5亿元。综防棉田天敌种群普遍有所增长,农药生产性中毒事故基本消除。
      (资料来源:《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第四个十年科技成果汇编(1987-1996)》1997年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,P21)
      本项目曾获得1986年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
      主要完成人:齐兆生、曹赤阳、方昌源、何本极、周明、陈其、顾本康、李成葆、杨奇华、蔡述宏、林汉连、张永孝、谢以铨、藉秀琴、郭金城

 

 
版权所有 365bet体育在线主页 网站保留所有权利,未经允许不得复制、镜像    豫ICP备12016946号
地址: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38号 邮编:455000
技术支持: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
Tel:(0372)2562200 E-mail:mianhuasuo@caas.cn